刘持标:弘毅赤子心,笃行桃李情
发布人:党委组织部  发布时间:2020-12-09   浏览次数:511

  

 

  

他在美游学了十三年,纵使生活光景那般优渥,也难抵他一腔家国情怀。于是羁旅知返,从西到东那么远,一颗赤子之心漂洋过海,还是稳稳地落回了祖国故土,寻求一展抱负。于是上下求索,由北往南那么远,一道目光翻山越岭,终于悄悄地扎根在三明学院,以期开花结果。所以,这是一个留美博士后“变成”一名山城教书匠的故事。

为国立志,为志而学

是的,他叫刘持标。故事要从1997年说起,获得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博士学位,对于同是二十八岁的大多数人,算是生活的重大资本了;但刘持标志不在此,三十而立,他要立的是鸿鹄之志。所以,他继而在南京大学、美国波多黎各大学做博士后,从事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控相关的课题研究。愈深入学科领域,愈在国内外的两相比较中,刘持标真切地意识到国内的环境监控自动化技术仍然处于落后状态。放眼美国,环境自动监控上能卓有成效,源于计算机科学与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。

计算机科学,一个陌生的名词开始不断萦绕在刘持标的脑海中。他敏锐地察觉到这门技术对环境治理的重要性,对发展中的祖国的重要性。是的,计算机科学一定是环境治理发展的重要齿轮,而在国力愈发强盛的今天,在中国经济的高速运转中,需要这样一枚齿轮。那么,谁来做呢?无人相问,也无人解答,好像有过成千上万次演习那样,既然问题出现了,刘持标便站了出来——他决定向拥有环境监控方面先进技术的美国取经。

自然而然就去做了,没有为什么,冥冥中有一种动力促使着刘持标。他决定留下,留在美国德保罗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;但他是物理化学博士,两门完全没有交集的学科,唯一共有的就是同样抽象,同样高于生活。这无异于一个站在金字塔顶峰的人突发奇想,想要去征服另一座金字塔。对于囿于生活成功模式中的人,无异于是一条冒险的歧路。

结果会如何?他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,但也可能失败,如他所秉持的信念——“故立志者,为学之心也;为学者,立志之事也。”师夷长技以强国,这是他的志之所在;鲁迅说:中华民族自古以来,就有埋头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......这就是中国的脊梁。刘持标是这样的人,当我知道国家需要什么的时候,我不知道自己行不行,但我要站出来。“既然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”。所以,耗费十三年,他自己从山顶走下来,往一座陌生高峰的起点去,重新摸爬滚打,为国立志,为志而学。

虑常人所不及虑,行常人所不敢行,立国家之重为志,所以去国远游,所以敢为人先,成常人所不能成。2010年,刘持标如愿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,恰好的是,大洋彼岸的祖国正大力支持物联网技术的应用,一切方兴未艾,他便回来添薪加火。自然而然的,不用考虑什么,因为优厚的物质不在他眼里,而国家的事在他心上。为国而去,为国而归,所谓的忧思难忘,也不外乎如此。

事事用心,全情投入

回国是步伐落到实处的第一个脚印,刘持标明确地选择了一条路,来记录往后的足迹。到科研机构深入研究,自我提高,并不是他的意愿。一人之力,终有穷尽;面对物联网行业的方兴未艾,面对人才空缺的亟待填补,国家真正需要的不是一枝独秀,而是满园春色。刘持标这个留学博士便选择了当一名园丁,育苗栽花,带出一支专业师资队伍,并尽快培养物联网人才,这对于他来说,就是最好的归属。

彼时,在南方的一个山城里,三明学院正在全力申报物联网工程专业,对这个新专业饱含极大热情,对高层次人才求贤若渴;以及可以潜心做事的山城环境、急需大量相关应用人才的地方经济,这些都牵引着刘持标的目光,并接下三明学院伸出的橄榄枝。“凤翔于九天,非梧不栖”,志同道合之下,三明学院最终迎来一位“海归战友”。

来了,就心无旁骛地来。从长春来、从抚顺来,从北往南来,无惧千里迢迢;带上年幼独子来,带上孩子姥姥来,带上孩子姨姥来,甘心拖家带口;再与同是留美博士的妻子一起,全身心扑进学校工作中。

做了,就责无旁贷地做。一人担起所有专业主干课程,每周十余节课程,每天十多个小时工作。建设实验室、撰写培养方案、打造专科研团队师资、建立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——扑面而来的事无大小,那就省下休息时间,事事用心;初为人师的刘持标,面对的是毫无先行经验的专业,那就一股劲扎进去,全情投入。

刘持标牵头建设物联网实验室,认为要做就要做到最好,且要参照国外优良的实践教学方式,摒弃国内惯用的简单做法。这些,只有刘持标知道,所以他就去做。于是,他扛起采购仪器设备的重担,这是常理上义务之外的事,只为力求校园学习与职场实战的完美对接。从设计与配置开始,六个实验室、上千种大小设备;从为求有限资金效益最大化开始,编写招标书、把关设备参数、面谈五十多家供货商;一个人面对这浩大而繁琐的工程,中间的过程还发生了什么?加班加点是早中晚吃的“家常便饭”,咖啡浓茶是千杯不倒的“精神支柱”,胃酸过多与血压升高则是习以为常的疾风骤雨,种种此类不枚胜举。

很多人曾劝刘持标要量力而行,徐徐图之。只是,当一个人找到高于生命的事物时,并且为之忘我奋斗;当他因此开始无意间忽视了自我生命时,那就是他的光芒。事实确实如此,物联网实验中心成为了实践教学中一股强劲的东风。而且刘持标在教学和践行之间游走自如,在服务地方经济上更是不遗余力——研发智能家居技术、开发新型森林火情监控系统、同三钢研究炼钢生产监控应用、同生态农牧公司研发养猪养殖殖智能监控应用,物联网技术在刘持标的实践操作下,使得各企业如虎添翼,均取得良好效益。

亦师亦友,如父如兄

历史往往是相似的,曾经的跨专业再考博、今时的跨行业当老师,到另一个起点开始新的出发,这对于刘持标来说并不陌生,他一直是热情以待之,甚至可以说是虔诚,哪怕旁人看起来是诸事不顺,他也能一手捋顺,云淡风轻。回到故事当初,三十而立鸿鹄之志,是为国立下的大志,从环境监控到计算机科学,从物联网专业到为人师表,刘持标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,他早已把国事当做自己的事,俨然天成。所以才会在不惑之年,不远万里回国,不远千里南下,淳厚笃诚,立志践行,始终如一。

三明市政协委员、留美双博士、校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、校优秀教师、学院副院长,褪下那么多外界附加的光环,刘持标就是那个实实在在的教书匠。作为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,刘持标正所谓是充满正能量的阳光。从第一批懵懂的新生开始,他的世界就开始围绕着学生们来运转。

曾有一位老生这样说道:“能作为他指导的学生,是大学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。他会教你概念,会给你鼓励,严谨认真得搞笑,随和谦虚得温暖。他授予的不只是知识、理念,而是为人处事的方法,对待知识的态度。”因为,他是刘持标的学生。

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——物联网,作为前沿学科,学生就业充满了未知的挑战;但刘持标的学生不怕,因为在校学习便是按项目组团队,模拟公司操作,迎浪而上。上课不能玩手机,防止影响学习效率;但刘持标的学生不怕,因为他组织学生自主开发APP,转害为利,增强师生互动。没有失败、掉队的概念,“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智慧的,每个人都会干事”,在无差别信任中,刘持标的学生果然不赖,短短四五年,便分别有获批国家级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荣誉。

不仅是称呼上的“标哥”,更是在学生心里的。为学生熬夜,不知道要从哪件事情说起;指导学生毕业设计,为求质量,他召集学生反复讨论,逐个研究,可以一个送走一个,直至凌晨收工,才抓紧时间眯一会儿,继而开始新一天的课程。刘持标也有过一次为了几篇毕业论文,在实验室连续工作四十八小时,深受感动的学生无以为报,自发为老师买好早餐。在很多人直观中是疑惑的,年近半百,却还能有这种程度热情与辛苦。除了责任,我们能解释的是温度——有温度的责任。因为他,就是他们的定海神针,所以甘之如饴。

人的时间说长不长,说短不短。除去大量的专业课堂,除去课后的批阅,除去每年带准毕业生的论文及答辩,除去甚至除去带学生备赛做项目的每个暑假,可能还有其他,刘持标的人生不是做研究的学者,而完全是一名为学生的师者。“师者,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也。”刘持标用行动又加上了两个词——传情、达意;传舐犊之情,达通晓之意。都说一日为师,终生为父,而刘持标做到了日夜为父,时时为兄,真是如父如兄。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,难道这还不够吗?

“企业对学生的反应特别好,实习期就开给了5000元工资。透出求职简历才一小时,就有用人单位打电话来......”谈及自己的学生,刘持标是由衷的骄傲。“我们的学生不会比那些名牌大学的学生差。”这是刘持标常挂嘴边的经典语录。他不能说与学生打成一片,但每四年的大学生涯,更多的不是师与生、我和你的关系;而是我们,我们的四年大学生活。是的,我们。

这就是刘持标博士,一名爱国乐教的“海归”学者,一位默默耕耘、无私奉献的教书“先生”。在教书育人的人生旅途中,如一颗“螺丝钉”,牢牢“钉”在自己喜爱和追求的事业上,脚踏实地,构筑梦想;以爱国家、爱事业、爱学生的大爱胸怀,焕发师德光芒,释放无限能量。

  

 
 

地址:三明市三元区荆东路25号电话:联系电话/传真:0598-8398766Email:smxyzzb@163.com

三明学院党委组织部制作维护